互联网 地缘政治 美国 阿帕网 中国 俄罗斯 超级大国

作者:ROGER J. COCHETTI (THE HILL) 编译:引力波

众所周知,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是当今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在冷战高峰期应对苏联威胁的一部分——因此,地缘政治一直存在于互联网的基因中。自从互联网商业化 后,它已经成为地缘政治竞争、商业竞争、间谍活动、破坏活动甚至战争的主要领域,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互联网超级大国

最近十几年来,影响当今互联网地缘政治局势的主要超级大国:美国、欧盟和中国……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和印度。

在过去几个世纪在海洋、非洲、亚洲和美洲上演的欧洲帝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战争中,主要的地缘政治超级大国很容易识别,超级大国的目标是控制更多的领土和人口。

然而,今天的互联网超级大国的目标比几个世纪之前要复杂得多。 显然掌握技术话语权和控制信息是21世纪的头号目标,尽管如此,乌克兰、台湾甚至斯诺登的披露都清楚地提醒人们,控制领土和人口的目标从未远离互联网超级大国的最高层。

任何研究互联网地缘政治的起点都指向美国,由此产生的事实是,从西雅图到圣地亚哥的 1,000 英里长的地带几乎包括了互联网的所有核心基础设施,几乎所有这些基础设施本质上都是由美国人执导的。这显然使美国成为互联网超级大国中的超级大国。

没有一个大国可以在不考虑这一事实的情况下主张任何地缘政治目标,无论是控制信息还是控制领土。所以其他互联网超级大国不断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应对这一事实:从对美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巨头实施监管到阻止它们,再到用本国替代品取而代之。

显然,美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已经到达巅峰,尽可能少地改变互联网的权力平衡符合美国的国际利益,因此美国成为维持互联网现状的主要支持者。

互联网人口

在大约 45 亿全球互联网用户中,大约6%(2.5 亿)是美国人,而大约 17%(7.6 亿)是中国人;大约 9%(4 亿)是欧洲人;大约 9%(4 亿)是印度人,大约 2%(1 亿)是俄罗斯人。日本和巴西也在俄罗斯的联赛中。

互联网地缘政治竞争

这些互联网大国中的每一个与互联网主导国家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最早的竞争开始于欧洲。欧洲与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可能源于半个世纪前戴高乐时代的决定,即创造欧洲替代品,以取代美国在商用喷气式客机、原子弹、火箭和计算机等主导技术方面的垄断优势。这导致了欧洲“信息学”倡议,例如 1980 年代法国计算机网络,通常称为 Minitel。

随着 1990 年代中期美国的开放互联网将取代所有欧洲封闭的计算机网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欧洲的战略转向接受互联网作为全球领域的必然性,并对美国的互联网巨头进行监管并最终征税。与此同时,欧洲一直在寻求培育欧洲本土的互联网巨头以替代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就像过去几十年在航空航天领域所做的那样。

中共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中共国的互联网主要是从进入2000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这是在美国确立对互联网的主导地位的十年以后。由于对美国地缘政治动机的历史怀疑,中共的互联网政策远远不止是简单的监管,更多地表现为国家鼓励对互联网服务的巨额投资和排斥美国互联网巨头。因此,今天很少有中国互联网用户严重依赖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互联网体验。在此基础上,中国明确表示打算将自己的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和人口。

俄罗斯意识到自己缺乏欧盟或中国的市场规模和财政资源,因此寻求利用其互联网技术优势与其他国家结成联盟,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来限制、规范和控制美国的互联网主导地位。通过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国际关系,以及斯诺登事件对美国互联网政治的负面影响,俄罗斯大声寻求发展国际联盟以削弱美国的互联网地缘政治主导地位,同时悄悄地建造与世界切割的国内大局域网以减少俄罗斯对美国互联网巨头的依赖。

印度将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的方式仍不清楚——这可能是互联网上最大的未解决的地缘政治问题。

大多数国家只是遵循长期的政治联盟或习惯。一些国家不时地巧妙地在中国、美国、欧洲甚至俄罗斯这些超级大国之间转移支持,有时似乎同时支持几个不同的互联网超级大国。 

虽然这些互联网地缘政治斗争很少像政治/军事甚至经济/金融斗争那样引起媒体关注,但它们同样重要,并且可以对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各个超级大国在互联网地缘政治上的赌注如此之高,在可预见的未来互联网地缘政治局势肯定会变得越来越紧张。


One thought on “精选译文:互联网时代的地缘政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