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 中国 中共 供应链 海运 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
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专员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共几乎控制了全球集装箱制造业。其对价格的操纵威胁了世界供应链的安全。
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专员卡尔·本策尔(Carl W. Bentzel)发布了对中共垄断海运集装箱生产的调查结果。报告列出了集装箱制造市场的以下现状和问题:
- 中国三大制造商控制着全球 86% 以上的多式联运底盘供应,这些公司制造了全球 95% 以上的集装箱,包括美国国内的火车和卡车多式联运集装箱。
- 当对海运集装箱的需求增加时,中国的多式联运设备制造商提高产量的速度明显放缓,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这是否是故意操纵价格。
- 商务部已确定,中国集装箱和底盘制造商是国有控股的,是政府巨额补贴的接受者。
Bentzel 指出:“在大流行之前,中国集装箱制造业显然采取了共同措施来压制市场。” “这些努力部分导致了订单拥堵问题和集装箱价格上涨。他们利用他们的力量来控制市场。问题是他们是否同样能在其他领域操控市场。”报告称,2020年初,20尺干货箱的价格仅为1800美元,到2020年底涨至2500美元,现在价格大致在3500美元左右波动,价格翻了一番。
集装箱的重要性
集装箱是全球化的标志之一。在没有集装箱之前,海运成本高,码头装卸效率很低,货物在码头停留的时间有时甚至比船舶航行的时间还要长。
集装箱出现在 1950 年代。它不仅仅是一个包裹,更重要的是,集装箱尺寸统一,这不仅便于运输、装卸,而且可以逐层堆放。在集装箱标准化的基础上,支持船舶、港口、航线、公路等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
实现集装箱化后,远洋船舶变得更大了,运输成本也大为降低,各国开始了蓬勃的全球贸易。今天,世界上95%的工业产品都是用集装箱运输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锡盒,被誉为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
中国是如何形成垄断的
1960年代,集装箱运输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集装箱的生产首先在是从美国开始。然而,随着经济和物流因素的变化,生产中心很快转移到欧洲,后来又转移到了日本和韩国。1991年,韩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年产量为34.9万标准箱。
随着中国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其制造能力和出口需求不断提高,再加上成本优势,到了1993年,中国开始迎头赶上。后来,集装箱制造业逐渐从韩国转移到中国。中国生产的集装箱市场份额从1990年的7.2%上升到1999年的69%。
总部位于中国深圳的海王星物流去年的一篇分析文章称,生产集装箱的难度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中国能够垄断集装箱生产行业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原材料成本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55%。中国不仅钢铁产能强大,而且价格低廉,相关行业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但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淘汰落后的钢铁产能,因此与越南和马来西亚相比,中国已不再具有太大的成本优势。
二是出口需求旺盛。中国能够继续保持行业垄断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商品出口国,需要大量的箱子装货。
第三,疫情让中国受益。2020年以来,全球生产放缓,多家工厂停工,而中国出口逆势增长,向全球供应物资,需要装大量集装箱。同时,卖到中国的外国货也不是很多,所以从中国来的集装箱基本上是没有退货的。船公司和货运代理只能继续购买新的集装箱,以免延误交货。同时,世界的主要港口都堆满了空箱,空箱数量是平时水平的三倍,所以其他国家不需要生产集装箱。
第四,中国的集装箱制造商在形成垄断的过程中受益于中共的财政支持。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专员本泽尔在评估报告中表示,2015 年美国政府对中集的调查显示,该公司从中国政府获得了高达 28% 的补贴。另一项调查显示,中集由中国政府控制,其大部分股份由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持有。行业补贴意味着公司可以通过这样做大大削弱竞争对手。中集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其集装箱产量占全球的40% 。
世界将重构供应链
据专业人士分析,供应链的调整其实是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美国已经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是专制国家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它不仅没有实现民主化,反而通过政治干预制造了不公平竞争和不公平贸易,破坏了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同时,在这场俄乌战争中,中共支持俄罗斯,美共脱钩势在必行。
美国政府最近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实际上是为了重建供应链。它既不是条约也不是贸易协定,而是一个经济框架,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贸易。未来它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组织,其重点是参与者必须是市场经济体。美国现在考虑的是重新部署全球供应链,将其从专制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撤出,以确保供应链的安全。
原文引用:https://www.freightwaves.com/news/fmc-commissioner-red-flags-congress-on-chinas-container-monopoly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