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只有37%的韩国人对中国抱有“负面情绪”,十八年后的2020年,对北京的反感飙升至75%。2014年对习近平的反感为37%,2021年急剧上升至84%。
本文作者:弗朗西斯卡·弗拉西内蒂 ,原文链接 编译:引力波
韩国国舆论对中国越来越警惕,北京冬奥会所谓的“奥林匹克精神”丝毫没有软化批评。其中有两个具体的情节点燃了韩国日益增长的反华情绪:
在开幕式上,将一名身穿韩服的女性描绘成代表中国 56 个少数民族之一的形象。
然后,两名韩国短道速滑选手被取消参赛资格,这被韩国人认为是中共不择手段让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获胜的方式。不出所料,网络评论迅速从批评事件本身演变成对中国的各种不满。
在此之前,2021年上半年,韩国历史剧《朝鲜驱魔人》就已经因为”亲中“而引起巨大争议。(编者按:原因是剧中出现了韩国人用诸如月饼、皮蛋等传统中国食物招待宾客的场景,剧中还有一些古筝之类的中国式的道具和布景。韩国观众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对韩国影视的裹挟,是编剧的亲华倾向。)巨大的民间舆论最终导致原本计划在江原道建设“中国文化小镇”的项目突然取消,但这些只是不断增长的反华事件列表中的一小部分。
尽管反华情绪在韩国是最近一年才出现的,但很快就蔓延到了一群沙文主义网民之外。2021年5 月,Hankook Research 和韩国在线报纸 SisaIn 的一项联合调查报告了这一重大转变:中国在韩国人中的负面看法比日本更多。
与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关注并激发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反美主义和反日情绪相比,韩国日益增长的反华态度呈现出一些有趣的特点。
在 1980 年代和 2000 年代初期,反美主义的缘由是反对美国支持当时的韩国独裁政权的政策。但韩国民众对于美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争议。
同样,尽管首尔和东京之间的信任度很低,双边紧张局势被殖民统治和民族主义的历史记忆周期性地点燃,但“韩国年轻人仍然喜欢日本的文化、食物和时尚”。
然而,当谈到公众对中国的情绪时,最有发言权的恰恰是20多岁和30多岁的韩国人。他们严厉批评中国领导层的反自由主义,对镇压香港的民主运动、对疫情的处理以及被认为是挪用韩国文化的企图感到愤怒。
韩国人对中国越来越多的批评的原因和影响是多层次的,它们涵盖了文化、政治和经济领域。在外交正常化后的过去 30 年里,首尔和北京的双边贸易蓬勃发展,人文交流增长了100 倍。然而,随着北京在习近平执政期间开始采取更加压迫性的外交政策,韩国的态度急剧恶化。
尽管在朴槿惠的领导下,两国关系出现了短暂的改善,但随着中国对美国在韩国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反应,双边关系急剧下降。这一事态发展加剧了韩国社会对中国的强烈不满。
确实,萨德争端可以说是两国关系的关键时刻。事实上,韩国人通过这次争端 对中国共产党 如何将 经济贸易 武器化以影响他国战略选择,有了切身的体会。对于韩国民众来说,北京侵犯了韩国的主权。
然而,真正引爆韩国民间的反华情绪的,是 COVID-19 大流行。
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调查显示,在2002年,只有37%的韩国人对中国抱有“负面情绪”,十八年后的2020年,对北京的反感飙升至75%。2014年对习近平的反感为37%,2021年急剧上升至84%。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种负面趋势在许多不同国家都存在,它们正在重新评估与北京的关系,而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随着韩国总统大选的临近,人们可能想知道公众对中国的厌恶情绪可能对该国的整体外交政策方向产生何种影响——尤其是在保守派重新掌权的情况下。
至于即将卸任的自由派政府,文在寅对中国的态度也未能幸免于难。在萨德争议之后,首尔小心翼翼地避免再次激怒北京,因此在新疆、香港和南海主权声索等敏感问题上基本保持沉默。然而,这种绥靖政策被韩国民众认为过于恭顺。
去年 5 月,文在寅与拜登总统签署了美韩联合声明,标志着一个转变。事实上,它首次明确提到了台湾和“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的承诺。
中国成为韩国最大贸易的对象是必然的,然而在广泛承认这一经济现实的同时,韩国人也更多地将中国视为“经济威胁”而非“经济伙伴”。另一方面,与美国的联盟继续在韩国得到广泛的公众支持。在最近的竞选活动中,无论哪个阵营的政策立场都顺应了这一趋势。
到目前为止,韩国政府长期坚持的外交政策——即在军事上亲美而在贸易问题上亲中——的局限性已经完全暴露出来。随着安全和经济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种外交政策不再是保护韩国免受大国竞争附带影响的可持续方式。
尽管两个阵营的外交政策立场可能不同,但很少有专家预计韩国对中国的立场会发生重大变化。下一届政府不太可能挑战极限并与中国为敌。首尔比日本或澳大利亚更清楚地知道惹怒北京的风险。韩国下一任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追随文在寅的脚步,保持“谨慎的距离” 。
考虑到上述情况,无论谁在 5 月 10 日进入青瓦台,都将面临挑战,以检验文在寅在划分政策问题和解决安全问题方面的可行性,而这些问题远不如那些享有更大空间的美国盟友那样大张旗鼓地解决。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对国际秩序发起攻击之后,下一届韩国政府将越来越难以在不惹怒中共的前提下向志同道合的伙伴证明其捍卫自由的国际主义精神。在这方面的任何矛盾心理都可能导致韩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作为可信参与者的角色名誉扫地。
编者按:
该文很好的描述了目前韩国社会从政府到民间对中共乃至中国的矛盾心理。民间的情绪会因为韩国政府对于中共摸棱两可、首鼠两端的态度引发更加负面的情绪。不惹恼中共的前提就是遵循中共的话语体系,承认中共代表了整个中国的利益。一旦民间情绪爆发,对于中共及习近平的反感会放大到整个华人群体,这不能不说是危险和悲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