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起源 互联网鼻祖 阿帕网 ARTANET 互联网诞生 互联网前身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此时还没有计算机网络,所以计算机只能单机工作,即使两台计算机的距离非常近,他们却只能像个内向的孩子一样,守着自己的一隅。
阿帕网“创世纪”
冷战背景:苏联1955年氢弹试验,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核对抗及太空军备竞赛拉开帷幕。美国做出两个回应,创建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前者为了发展航空技术与苏直接竞争,后者研究万一遭受苏核打击做应急技术准备。
最先提出“分组交换数据网络”概念的兰德智库工程师保罗·巴兰,从1960年开始向军方、AT&T等推销这个构想,设计“一种能让几百个主要通信站在遭受敌军攻击后仍可互相联络的通信网络”,1964年完成11卷分析报告《论分布式通信系统》。
这个系统会有很多节点,每当其中某些节点被摧毁后,其它节点仍能相互通信,这个项目于 1966 年完成,ARPA 将其命名为 ARPANET(阿帕网)。ARPANET 是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之一,它就是互联网的前身。
ARPANET 是最早使用分组交换的计算机网络之一,通过包交换系统进行通信的数据会被格式化为带有目标机器地址的数据包,然后发送到网络上由下一台机器接收。
数据包一词是由 Donald Davies 在 1965 年创造的,用于描述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数据包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可以说数据包是互联网的主人公。
ARPANET 于1969 年正式启动。同样于 1969 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 Steve Crocker 发表了第一篇 RFC 论文(互联网协议的官方文档),这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开端。同年,第一台网络交换机实现了在 ARPANET 上的第一次数据传输,这标志着互联网的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