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5 月 2 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及领事馆发了一则标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努力扩大克里姆林宫对乌克兰的声音》的文章。全文历数中共在俄乌战争时期开动宣传机器,帮助俄罗斯散步一系列虚假信息。

美国对中共态度已经非常明朗了,极限制裁箭在弦上。以下全文刊登该文章的中文翻译。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PRC) 和中国共产党 (CCP) 的政府官员以及国家和党的媒体经常放大克里姆林宫的宣传、阴谋论和虚假信息。这种放大使普京总统对乌克兰的无理无端战争合理化,同时破坏了对美国和其他国家、民主机构和独立媒体的信任。

使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被禁止的社交媒体平台,中国及中共媒体以及中国“战狼”外交官在多种地区,以多种语言向世界各地的听众传达有偏见的克里姆林宫谈话要点。与此同时,在中国境内,中共和国家支持的实体审查有关俄罗斯在乌克兰暴行的可信报道,同时指责北约和美国为普京选择的残酷战争负责。

中国官员的“亲俄中立”避免公开支持或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入侵和行为,并继续坚称北京是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中立利益相关者 。” 然而,中共媒体和官员进一步不加批判地放大莫斯科的信息表明北京对俄罗斯的支持。

中国影响乌克兰舆论的工具箱

  • 中国和中共媒体 提供来自俄罗斯国营媒体和官员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和主张。在反馈循环中,俄罗斯国营媒体随后 引用中国和中共媒体将俄罗斯的立场描述为得到广泛支持。
  • 中国和中共媒体积极报道俄罗斯的虚假叙述,同时严格 审查和编辑来自民主国家和独立媒体的声音,以及来自中国内部的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俄罗斯军队犯下的暴行的批评声音。 
  • 中国“战狼”外交官 通过放大和转发来自边缘媒体和反北约和反美影响者的内容来强化克里姆林宫的叙述,这些影响者与北京的叙述一致。  这些内容经常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和克里姆林宫的宣传中。

中国支持俄罗斯否认主义和将责任转移到西方的时间表

2022 年 2 月——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之前和初步框架中的支持: 就在俄罗斯于 2022 年 2 月 24 日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中国和中共 的官员和媒体将美国和其他有关俄罗斯即将入侵的报道标记为失败的“虚假信息”运动和“信息恐怖主义” ,以此呼应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和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 早些时候的讲话 。此后,中共媒体和官员明显拒绝将俄罗斯无端对乌克兰的进一步入侵称为“战争”,而是将其称为“危机”或使用克里姆林宫的官方术语“特种军事行动” ,而主要在“ whataboutism ”中使用“入侵”一词  旨在转移对西方、北约和美国的愤怒的言论。

2022 年 3 月 – 克里姆林宫大量散步关于美国赞助的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的信息: 3 月 8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赵立坚 开始宣传俄罗斯推动的虚假信息,该信心指控美国资助乌克兰的生物武器实验室。包括直接 放大 由 Dilyana Gaytandzhieva (美国制裁的频繁贡献者   亲克里姆林宫的媒体 South Front 和 News Front)编造的虚假信息 。这些捏造的指控俄罗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年以前建立的 机会主义消息传递之上。  据 GEC 研究合作伙伴称,中国对乌克兰美国生物武器实验室的虚假信息的放大 最终成为中国自 2018 年以来最大的虚假信息活动之一,其 信息传递  定位  观众  在 多个  语言  和 地区  世界各地。

2022 年 4 月 – 否认克里姆林宫对 BUCHA的暴行负责:在乌克兰指责俄罗斯在基辅附近的 Bucha 对平民犯下战争罪行后,中国当局压制了中国人民对该话题的讨论。 声称这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 ,这抹黑了俄罗斯。4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和国防部 声称  “Bucha 的镜头 [是]……[基辅] 政权的阶段性挑衅。” 在俄罗斯发表声明后的几天里,尽管中国官员呼吁“各方”避免“政治化”和“毫无根据的指责” ,但 中国和中共支持的媒体 放大了关于俄罗斯的阴谋论,即美国和乌克兰可能捏造了暴行的证据。

2022 年4 月 – 转移克里姆林宫对克拉马托尔斯克爆炸事件的指责:即使在 4 月 8 日,一枚 Tochka-U 弹道导弹袭击了 克拉马托尔斯克的主要火车站,造成5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儿童,数百人受伤。中国官员和官方媒体依旧避免报道可能表明俄罗斯应对袭击平民目标负责的事实。俄罗斯外交部 否认对袭击负责,称尽管有证据,但只知道乌克兰使用了有关导弹。然而俄罗斯此前已经部署了这些武器。与之前一样,中国官员对克拉马托尔斯克爆炸事件的回应是 需要进行全面调查,并要求“各方”避免“政治化”和“毫无根据的指控”。中华人民共和国媒体,日本驻大阪总领事薛健竟然 转发俄罗斯阴谋论认为乌克兰应对在克拉马托尔斯克轰炸本国平民负责


One thought on “美驻华大使馆发文:中共帮助俄罗斯散布虚假信息”
  1. I may need your help. I’ve been doing research on gate io recently, and I’ve tried a lot of different things. Later, I read your article, and I think your way of writing has given me some innovative ideas, thank you very much.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