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实施网络审查,尽管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存在虚假信息的合作,但是,在中国,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网民正在想方设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中共不断的舆论洗脑之下,中共国的社交网络上对于俄乌战争的态度跟主流世界背道而驰。大量的挺俄贬乌的言论充斥着墙内网络。
比如:一名网民在3月8日写道,“股市正在下跌,泽连斯基能死得快一些吗?”另一名网民说,“泽连斯基是个差劲的演员,在背后导演的,是美国人。”第三名网民补充说,“支持俄罗斯消灭北约的新纳粹狗”,并获得了一万多个点赞。很多网络上的帖子或评论都充满了仇恨。
但鉴于中共严苛的网络管控,我们并不清楚这些极端言论的帖子究竟是普通网民写的还是那些负责为中共舆论宣传带风向的网络水军所写。
自2013年以来,中国媒体和俄罗斯媒体签署了多项交换内容的协议。平时是看不太出来这些的,但是现在,中俄虚假信息合作却在全速的运行。如果在微博搜索引擎上输入“乌克兰”这个词的话,马上出现的,是俄罗斯主要宣传媒体之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文章的中文版。与那些支持乌克兰的内容不同,这些支持俄罗斯的内容显然没有受到或很少受到审查。
但尽管受到了严格审查,那些支持乌克兰的网络内容依旧通过各种方式顽强的存在并传播着。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的两个星期的时间内,研究了发布在中国社交网络上的大约50万个帖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大约50%的帖子支持普京发动的战争,但10%的帖子明确批评战争,15%到20%的帖子表达的是其他的意见,比如对乌克兰人表示同情或者是认为普京和泽伦斯基都有责任等等,另外四分之一的帖子则是在不发表评论的情况下分享信息比如分享死亡人数等。
最近网络上一篇文章因为其作者的身份引发了很大的轰动,尤其是在西方。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会长、察哈尔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教师胡伟在<中美印象>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决定性转折点:会站在俄罗斯一边分裂世界吗?】的文章,认为,面对“普京犯下的“不可逆转的错误”,如果中国不想被孤立,中国的利益是要迅速向西方靠拢。
虽然在这个帖子中从没有出现习近平的名字,但这显然是对习近平迄今所遵循的政策的批评。当然,帖子很快就被审查删掉了,但评论很多。一名网民评论说,“苏联解体后,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历史在重演”。
事实上,从战争一开始,就有一些知识分子反对战争。来自五所著名大学的五位历史学家于2月26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谴责“俄罗斯入侵一个主权国家,违反了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国际标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不断地强调联合国宪章,却没有因此而谴责莫斯科。
之后,来自北京的主要大学的130多名校友也谴责了这场战争,他们回忆说中国在1994年与基辅签署了互助安全条约。拥有500多万粉丝的复旦大学教授阎峰(音)表示,“如果战争继续下去的话,对所有人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谴责俄罗斯的,不只是学术界。 3月初,拥有1300万“追随者”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金星在被禁言之前公开表达“我反对战争,终生反对”。女诗人余秀华(音)说,“我祈求让一首诗能抵挡一辆坦克”,这似乎是间接提到了1989年的天安门广场大屠杀。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中国明星袁立也公开支持乌克兰人,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此外,尽管有审查,普通网民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辩论。在官方没有控评的热门贴下面,可以看到无数网友对于俄军的冷嘲热讽;一个网民在他的微博账户上不带评论的发布了亲乌克兰网站的链接列表;另一个网民则突出了一群学生家长的讨论。一名学生的家长问自己:“什么是好的领导者?一个被崇拜的人还是一个智慧的人?我们是否还处在一个以扩张领土为目标的封建时代?”
但是,这类的网络言论能够存活的时间很短,中共豢养的庞大的网军很快就会删除跟官方意见相左的言论,让反战的声音没有生存空间。渐渐的,在中共国,那些清醒的网民渐渐学会了使用各种晦涩的方法传递真相和态度。
为了避免敏感词禁区,网络上有许多代号和暗语,比如习近平用【200斤】或者【100kg】,或者【100g*2】来表示(因为习近平曾经吹嘘年轻时肩扛200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称为笑柄);比如中共用【黄俄】或者【黄鹅】来代替;比如中国被称为【洼地】,中国小粉红被称为【洼地人】;比如俄罗斯被称为【毛子】或者【鹅爹】…….不一而足。而敏感的文字截图会画上几条杂乱的红线以防止大数据识别。
中国网民和中共宣传机器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但可见的未来,墙内已经被高压管控的舆论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中国网民的言论环境将日渐风声鹤唳。只要中共继续存在,这种状况只会不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