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引力波
一场俄乌战争改变了很多事,比如把欧洲重新团结起来,比如让美国不再拒绝数字货币,甚至让媒体的焦点从疫苗灾难上移开,虽然是暂时,只是暂时移开。
但即便如此,也已经让深陷舆论沼泽的辉瑞公司暂时喘了一口气。就算他们可以从各种自媒体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中置身事外,那些被卡车司机逼到快要辞职的各国政要也会不断施压辉瑞以求自保。
所以俄乌战争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二战过去70多年,每个人都认为即便要打三战也是一场高科技战争,谁也没有料到原来俄罗斯挑起的是二战2.0。暴露在媒体镜头前的俄军的坦克、制服、巷战、无差别轰炸,甚至还有不断出现的“Z”标志,这种时空错乱的反差将一场局部战争具有了二战重演的象征意义。而乌克兰人勇敢保卫家园、为自由而战的精神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
人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从2月24日俄军入侵开始,辉瑞得已暂时解脱,这种解脱是显著的,不仅把媒体头条的版面让给了俄乌战争,而且迅速反映在了嗅觉敏锐的股票市场:

去年12月中旬开始,在爆出越来越多疫苗的负面新闻,全世界抵制强制疫苗的运动愈演愈烈之时,辉瑞股价就从巅峰时期的61.25美金/股一路狂泻,两个多月跌掉了25%,到2月24日俄军入侵当天到达45.96美金/股。然而接下去,厄运的接力棒就到了普京手里,辉瑞股价开始反弹。
这种情况不只是辉瑞一家,默克公司和强生公司都经历了同样的戏剧性转折:


无怪乎许多持续揭露疫苗真相,报道疫苗灾难的媒体惊呼,世界被俄乌战争转移了视线,甚至对俄乌战争双方产生了一种无差别厌恶的情绪,认为这一切都是一场惊醒策划的戏剧罢了。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显然误解了世界政治的复杂之处在于,掌握世界的势力不止一方,而是多方博弈的结果。系统性的风险存在于每一方的决策者当下的心理状态,这是人性使然,而非理性使然。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言归正传,辉瑞的危机暂时被俄乌战争转移焦点是事实,但这并不能让他们逃脱终极制裁的命运。原因很简单,疫苗灾难的规模远远比俄乌战争要大得多,它是世界范围的,是波及几乎每一个家庭的。无论媒体头版头条放什么样悲伤的新闻,都抵不过家里有一个因 中共病毒疫苗 而倒下的亲人更让人痛苦和愤怒。这种愤怒越是被媒体忽视越是会累积。当疫苗灾难大范围爆发开始,全世界没有人可以回避这件事,没有其他事件可以转移焦点,因为所有人,包括媒体工作者都会面临同样令人绝望的局面:身边的同事、亲人、朋友,甚至自己都倒在了疫苗之下。
愤怒需要寻找发泄的出口,辉瑞以及其他疫苗厂商,他们不是终极坏蛋,却是最直接的坏蛋。被清算是必然的。其实我们已经从莫德纳Modena的股价走势中看出端倪。Modena在中共病毒疫情之前在医药界属于并不知名的小药企,因为中共病毒疫苗而一跃成为医药巨头。然而辉煌不过一年时间,从去年9月疫苗灾难显现开始,Modena股价就一路狂泻,从高峰时期的接近500美金/股跌落至目前138美金/股。由于他们的盈利产品几乎全集中在中共病毒疫苗上,所以即便是俄乌战争也救不了它。

而这仅仅连清算的开始都算不上。资本总是最敏锐,它已经闻到了所有疫苗制造商即将死亡的味道。辉瑞、默克药厂、强生制药,这些医药巨头的股价短暂的回调救不了他们,俄乌战争也救不了他们。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体诉讼。公司破产、业务分拆、管理层辞职、入狱……
虽然这一切都无法弥补疫苗灾难给每一个人带来的伤痛,但辉瑞以及所有中共病毒疫苗生产商未来的死刑宣判已经不可更改。
Follow the money, it won’t 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