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之下,斯坦的困境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上海充满现代气息的精致城市文化和高涨的金融机会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但是今天,这些外籍居民正在经历世界上最严格的反中共病毒封锁措施之一,这种情况让他们和他们的中国邻居一样感到沮丧和恐惧。斯坦是浦东新区他的大楼里唯一的白人居民。这是上海的一个区域,通常被称为“未来城市”,拥有摩天大楼、从近 40 年前的白菜地中拔地而起的“智能”高层住宅,以及拥有服务丰富的社区中心。
“我生活在害怕被绑架到方舱医院的恐惧中,”斯坦说,他是一名博士生,他要求美国之音使用化名和很少的个人详细信息,以避免遭到上海当局的报复。他四年前从欧洲抵达上海,自 3 月 28 日以来一直处于封锁状态。“我担心我的猫会被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人打死,”他通过电子邮件告诉美国之音,因为社交媒体上有关于官员对 COVID 阳性居民的猫狗实施安乐死的报道。
但是,以社区为中心的人们在为食物而战,小区被封只能走一点远。“我是大楼里唯一的外国人,”斯坦说,他担心自己的心理健康。“没有人跟我说话。”据国家控制的《中国日报》报道,2020 年上海超过 2500 万居民中,约有 164,000 人是外国人。
许多外国人被排除在中国社交媒体应用微信组织的团购之外,此软件可用于批量购买可用的食品和日常用品。斯坦说他处于劣势,因为他真的看不懂中文。“下订单对我来说更加困难,我最终落伍了,”很快,他发现自己在吃“舍友搬走时忘记扔掉”的剩菜剩饭。斯坦依靠他的学校和政府提供的护理包,“方便面、一些新鲜蔬菜和猪肉罐头。我们从政府那里得到一些食物,但(那)非常稀缺和随机。”
如果不是因为封城,斯坦将完成他的论文并准备回家。但最近的封城让他如履薄冰。“我的工作效率极低,”他说。“第一周半是因为饥饿。”
寻找食物和水
对于大多数处于封城状态的人,尤其是有孩子的人来说,寻找食物和水是首要任务。布鲁斯是上海一所大学的教授,来自大洋洲的一个岛国,他于 2015 年移居中国,与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住在市中心的一个大院。他还要求美国之音使用化名,并只提供他的一些个人信息,以免受到当地官员的报复。
“由于重金属,上海的水一般不能饮用,”他在电话采访中告诉美国之音。为了保护家人的健康,布鲁斯利用他被允许在公寓外的时间寻找瓶装水,然后用奶奶手推车将瓶装水拖回家。他和他的家人被排除在团体婴儿购买之外,因为院子里没有足够的婴儿来弥补最低订单。
“我在团购中从未见过婴儿用品和水,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我们如何真正得到这些,”布鲁斯谈到批量购买时说。“我认为我们真的会在这两个问题上陷入困境。”经过两周的封锁,布鲁斯和他的家人正在吃罐头食品和方便面。“我已经一个多月没吃水果了,我们唯一的新鲜蔬菜来自政府的救济,”布鲁斯说。“但那些根本不是很多,实际上根本不足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他想和家人一起离开中国。虽然上海机场开放,外国人可以出境,但布鲁斯发现,物流让出境几乎不可能。
为了让布鲁斯和他的家人离开大院,居委会必须为他们签发一张特别通行证。尽管布鲁斯得到了雇主和本国大使馆的帮助,但专家组否决了布鲁斯的通行证申请。在所有机场,中国要求离开该国的乘客在登机后 48 小时内完成 COVID-19 检测呈阴性。但布鲁斯说,在当地医院安排正式检测并在封锁期间及时获得检测结果很困难,因为居委会不会授权及时就医。
布鲁斯说,到上海两个机场的交通也是一个问题。“实际上没有去机场的交通工具……没有地铁和公共汽车。没有出租车。没有优步。”前往机场的唯一方法是乘坐机场穿梭巴士 1 号线,离布鲁斯家最近的车站距离布鲁斯家有 6 公里,或约 4 英里。布鲁斯说:“我们准备带着婴儿和一个孩子走那六公里,”但居委会未能颁发必要的许可证阻碍了这个家庭的计划。
想念楼下卖芦笋的小贩
77 岁的美国人汤姆·沃德(Tom Ward)在上海安家 24 年,从未想过要离开。他和他的猫 Nigel 住在大广场一栋住宅楼的顶层,这是浦西静安区的九栋住宅区,该街区以其保存完好的二战前建筑和优雅的绿树成荫而闻名街道。在封城期间,他的唯一希望是照料他的私人屋顶花园。
沃德渴望他的旧生活。“我很怀念能够自己挑选我想买的东西,”他在接受美国之音的虚拟采访时说。“例如,我家门外有一个大菜市场,我在那里买蔬菜。我买了 12、13 年的那个小贩认识我。我去他的摊位,他知道我喜欢芦笋, “所以他总是把芦笋放在我的包里。我想念那种联系,想念我们在这里与供应商的友情。”
沃德说,封锁对他影响不大,因为他可以在家工作,每天与朋友、当地人和外籍人士聊天。他认为他的大楼的管理人员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居民能够快速完成工作。但他说,他的处境并不代表上海的其他地区。
“去一个较老的社区,一个没有那种专业管理知识的当地社区,那(有)不上网的老年人。他们没有在线账户。他们不使用互联网。那里是有组织的努力才能获得物资,”他说。“他们可能也无法传达他们的需求。”
在上海经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后,外籍人士的看法
死亡率低且严重病例很少,至少从官方的说法来看,斯坦对封锁提出了质疑。“它给人类造成的痛苦不值得,”他说。“这样做的官方原因是为了防止医疗体系崩溃,但相反,它们会让整个国家崩溃。”
布鲁斯说,“未来一段时间,外籍人士在选择住在这里之前会三思而后行。”
文章援引: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