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卖什么,只要你在中国的潜在客户别无选择的话,你在中国的生意就应该是巨大的,”
自从常驻上海的美国广告主管卡尔·克劳在他的《四亿客户》一书中写下这些话以来的 85 年里,中国人口增长了 10 亿。他们的综合消费能力现在仅次于美国人。
然而,在中国这个传说中的市场中,承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在今天困扰着外国公司,就像 克劳试图向 1930 年代新兴的中产阶级推销美国口红和法国白兰地一样。
一系列政治和监管问题正在破坏许多跨国公司的梦想。这一情况因为习近平政府严格的清零政策和他对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的立场而加剧。结果是,外国公司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一落千丈。
北京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伍特克(Joerg Wuttke)表示,这种不可预测性正在促使欧洲商界“搁置”对中国的投资。“我们的许多会员现在对在中国的投资采取观望态度,”他补充道,并引用了本月对商会1,800名会员的态度调查。“我们 23% 的会员现在正在考虑将当前或计划中的投资转移出中国,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77% 的受访者表示,中国作为未来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已经下降。”
悲观情绪也感染了美国商界。中国美国商会会长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t)警告说,寻求访问其中国业务的外国高管所遇到的旅行麻烦——包括航班取消、签证复杂性和抵达时的长时间隔离——将导致今后几年的投资“大幅下降”。
在上海和其他地方被关在公寓里数周的外籍家庭的绝望和痛苦正在说服许多人尽快逃离登机口。
德国商会的一项调查发现,近 30% 的外籍员工有离开中国的计划。 “你看到上海那个人喊‘我想死’的视频了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驻该市的英国教师问道。“很多人都饱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真的很难被关在家里几个星期,尤其是带着年幼的孩子。”
所有这些都可能预示着全球经济运行方式的根本转变。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西方跨国公司在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寻求离岸制造业务或增加销售的最热门目的地之一。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20 年它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新的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现在似乎正在发生逆转。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数据库 fDi Markets 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总数是自 2003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咨询公司荣鼎集团收集的数据显示了类似的趋势。荣鼎咨询的分析师马克·维茨克指出,中国的官方外国直接投资数据因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收益计为投资等因素而被夸大了。
越来越多的突然破裂的故事成为头条新闻。波音在中国的最大客户本月宣布从其计划采购中取消 100 多架美国制造商的 737 MAX 喷气式飞机。 美国运动服装集团耐克和瑞典时装零售商 H&M 是去年中国消费者抵制的目标品牌之一,原因是此前他们发表了有关中共当局在新疆设立维族人再教育营强迫劳动的评论。
美中贸易战引发的摩擦增加了将制造能力从中国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和东南亚、拉丁美洲和东欧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的数量。
除此之外,人们还担心中国对俄罗斯的忠诚,因为它对乌克兰进行了屠杀,这引发了人们对北京也有朝一日也会成为西方军事对手的担忧。北京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伍特克(Joerg Wuttke)表示,中国的企业正被迫“认真考虑如何降低欧中关系可能恶化的风险”。
关于中国脆弱性的书《红旗》的作者乔治·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察觉到了一个拐点。“我认为中国对普京的支持以及政府对本国公民的零疫情应对措施是一个分水岭,现在正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和重新考虑对中国商业运营环境的影响和意义,”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