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ST,编辑:引力波

隔离的第十三天,搞技术的开始码文章,看来隔离对大脑的影响比病毒更严重,苦笑~~

作为爆料革命的战友,作为一个身处墙内的上海人,作为一个正值壮年的健康人,隔离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吃饭,变得有一顿没一顿。看着桌上中餐具里盛着法餐的量,心里慌慌的。筷子拿不稳,更不好意思夹。放在以前吃的少也没感觉这么焦虑啊,不知这个算不算应激反应的一种心理暗示。

隔离期限的不确定,补给周期的不确定,自行采购渠道的不确定,让上海老百姓又开始做人家了(节约),因为不晓得何时会变成日料的量。

父母那辈人仿佛一夜回到了物质匮乏的时代,开始自己发绿豆芽,黄豆芽。电视剧也从现代家庭系列换成了年代惆怅大剧,心里不服但嘴上总挂着“没办法”。

邻居之间原本陌生的关系因为微信群的团购有了以前弄堂大妈叽叽喳喳噶三湖(侃大山)的既视感。上班族们在责备、抱怨和调侃中苦笑地活在当下,对物资的诉求还保持着这个年代的倔强,没菜没肉也不放弃对可乐和炸鸡的向往。上海人这次算是实实在在的吃到了社会主义与小康社会这个“包子”,掰开一看,里面是空屁。

说完吃的再来聊聊大家心里想的。除了疫情的传染率,这些天“舆情”爆发率更是居高不下。封号删帖速度比物资派发快太多太多。

得不到重视的合理诉求变成了需要被管控的“舆情”。老百姓抱怨没东西吃,去居委讨说法也被警察扣帽子说是寻衅滋事。而那些不着调的天天在辟谣的新闻,散播着比病毒更可怕的“愚情”,透过屏幕直击大脑,智商直接清零。

大家私下讨论,问的最多的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我很好奇,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居然没人问是“谁”把大家变成这样。各种规章制度只能让老百姓把矛头指向同类,根本看不透真相的本质。我想这也可能是上海人没有像香港人那样团结的原因。

所以就算社会主义铁拳砸来,大家依然挨着饿互相督促测抗原、做核酸,期盼早日解封,庆幸团购成功,分享被囚禁的欢乐时光,傻乐的不愿直面真相。他们难道非要被吃生活了(被打痛了)才能醒吗?

作为上海人,现在非常怀念早晚高峰一眼望不到头的车尾灯,和匆匆赶路时间流动的感觉。香港疫情爆发时,上海人当西洋镜在看(看热闹),现在自己成了镜中的小丑,也算现世报吧。中共不灭吃苦头的日子还在后头。消灭中国共产党是正义的必须,也是替天行道。

乱话三千:
“切尔诺贝利”就是在压力测试时爆掉的,那上海会不会呢?生理和心理的冲击能痛醒多少装睡的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