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中共国日益艰难的经济环境,购买即将过期的低价食物和饮料的热潮正在中产阶级消费者中兴起。
根据公开记录,在过去 12 个月内中共国注册了 119 家专门经营即将到期商品的企业,而在过去 10 年这样的公司只有 92 家。上海某咨询公司的经理肖恩·赖恩 (Shaun Rein) 说:“消费者希望购买快过期的食品,因为这些产品质量好但价格便宜,”“目前,人们希望尽可能多地存入人民币。”
自 2020 年 1 月 Covid-19 大流行爆发以来,折扣行业的领先公司 Hotmaxx 已将员工人数扩大了 20 倍,达到 500 多名。
北京一家打折食品店的老板王先生说,4 月份,他在北京禁售后,以 20 元人民币的价格从一家全球快餐连锁店购买了 5000 个保质期不到一周的蛋糕,是正常批发价的一半。后以 30 元一个的定价对外出售,三天内就卖光了,收入相当可观。
艾媒咨询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即将到期的食品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1 年的人民币 318 亿元(50 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401 亿。同时调查显示,薯片、牛肉干等保质期长的零食在消费者中尤其受追捧,还有接近保质期的乳制品和速食也广受欢迎。
艾媒咨询去年年底对超过 1,600 名该消费群体的客户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购买即将过期的食物和饮料的消费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每月收入超过 4,000 元人民币,该收入为艾媒咨询认为的中产阶级最低收入水平。艾媒咨询首席研究员张毅表示:“在中国,依靠快过期食品维持生计的白领数量惊人。”